貴州畢節56件地理標誌產品走向全國

  畢節地標產品 重構烏蒙山區

  威寧蘋果上榜果品區域公用品牌,蔬菜保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畢節56件地理標誌產品走向全國

  進入12月中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的氣溫已降到零下2℃。濕冷的空氣中,迤那鎮中海村村民彭文才裹上厚重的棉衣,走進一片蘋果林,仔細地查看着一株株蘋果樹枝恭弘=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 恭弘,“現在正是冬剪的時候,這些多的密的枝恭弘=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 恭弘都不能要,修剪好了明年樹才長得好。”

  眼下,威寧蘋果已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其國字號的身份以及來自大山深處的味道受到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消費者的追捧。與其一同受到市場認可的,還有威寧“三白”、赫章核桃、織金竹蓀、納雍烏金豬……搭乘着現代化交通網絡的便利,畢節56件地理標誌產品正在持續不斷地將產業觸角延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感受到貴州味道。

  地標產品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彭文才的家距離蘋果基地不過1公里的路程,從家門口望去,曾經的荒坡已經變成了成片的蘋果基地,冬日的薄霧籠罩着大地,隱約可見一株株的樹枝,這是彭文才最愛的風景。65歲的他,現在最喜歡的就是與人分享種植養護蘋果樹的心得。

  這樣的轉變來自於2015年。經過威寧縣政府的考察,海升集團進駐威寧縣,採用“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在迤那鎮、牛棚鎮、中水鎮、黑石鎮建起了8000畝的蘋果產業示範園區。

  地處雲貴高原上的威寧縣平均海拔2200米,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年均1800多個小時的日照保證了當地蘋果的顏色與糖分。“我們一直都有種蘋果的習慣,不過原來產量不高”,彭文才說,過去村民們種植的多為傳統蘋果樹,當年種植三年後才能掛果,多是自產自銷。

  在現代化的蘋果基地中,傳統的農業生產問題得到了解決。海升集團威寧超越農業有限公司迤那基地負責人侯建文告訴記者,基地對蘋果樹種子進行了改良,一方面矮化了蘋果樹的高度,以保證密集的種植,蘋果樹間距不過1米,行距保持為3.5米;另一方面對掛果時間進行了升級,實現當年種植當年掛果。“矮化后的蘋果樹能更好地接收光照,白天太陽光能直接從前一排的蘋果樹枝頭照到後排的蘋果樹樹根。充分的行距還能保障拖拉機進入開展机械化操作,節約了人力。”如今,迤那鎮的蘋果基地每畝地的蘋果樹數量已經從曾經的50株提升到191株,產量達到3噸左右。

  蘋果示範園區的建設來自於當地的土地流轉。根據海升集團與威寧自治縣人民政府簽訂的協議,每年集團要按每畝地800元的價格返給土地流轉戶,每隔5年價格遞增5%。另外,在土地流轉后第三年至第五年,海升集團還需要拿出銷售純利潤的5%分給土地流轉戶,第六年後拿出8%。

  彭文才從2015年就在基地里上起了班,如今他已經是果園裡的帶班,負責帶領村民們開展養護採摘等工作,每個月保底工資3000多元。同時,他入股了30畝地,每年還能收到流轉費。去年,彭文才收入5萬餘元,他給自己買了一台電動車,每天騎車上班,幾分鐘就能到達蘋果基地。

  2018年,威寧蘋果通過國家質檢總局評審,正式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目前,在貴州省種植的70萬畝蘋果樹中,威寧縣佔到50萬畝,超過全省種植面積的70%,涉及農戶約10.6萬戶,覆蓋貧困戶約2.7萬戶、貧困人口12.7萬人。今年9月,在發布的2020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和果品企業自主品牌價值評估結果榜單中,威寧蘋果第3次躋身榜單,品牌價值達到4.11億元,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個上榜的果品區域公用品牌。

  黔貨出山

  走進粵港澳“菜籃子”

  廣州增槎路,彙集着當地各種批發市場、物流園區,其中包括廣州最大的果蔬交易市場——江南市場。40萬平方米的空間中,一輛輛載滿新鮮蔬果的小車在市場里穿梭,其中包括來自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的大白菜、白蘿蔔、蓮花白等。

  今年11月17日,以“煥發地標新活力、促進地標新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活力指數發布頒獎盛典在廣州舉行。畢節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參賽的“威寧蔬菜”一舉拿下“年度生態保護獎”和“年度營銷創新獎”兩大獎項。所有入選優質地理標誌的產品都會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售賣。

  在廣州市民的餐桌上,例如威寧大白菜、威寧白蘿蔔、威寧蓮花白等貴州蔬菜出現的頻率不斷增高。與此同時,在畢節市威寧縣雙龍鎮高山村海拔2600米的蔬菜基地里,蘿蔔、西藍花、白菜、青菜、蓮花白等蔬菜正在土地里孕育着能量等待着豐收。這片40萬畝高原冷涼蔬菜基地,承載起為發展現代產業提供樣板的使命。

  自2019年8月15日起,貴州每天向廣州市場輸送53噸農產品。貴陽市、畢節市、黔南州、六盤水市、黔東南州、黔西南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保供基地。今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好直供上海等東部對口幫扶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推進更大規模‘黔貨出山’”。政府的支持,為黔貨出山找到對接現代市場的端口。

  威寧縣雙龍鎮高山蔬菜基地負責人秦天彪告訴記者,目前威寧蔬菜銷售區域遍布北上廣深、重慶、四川、廣西、江蘇、甘肅、河南、安徽等地,每周還會有16萬斤的蔬菜遠銷至越南、韓國、老撾、緬甸等東南亞市場以及澳洲、中東市場。不少省外經銷商來到基地里談合作,為蔬菜的品質叫好。今年4月以來,基地已經向廣州江南、深圳海吉里、福建虎門富民、香港百佳超市四個市場銷售了1750萬餘噸蔬菜。

  在廣州,貴州味道已經成為品牌,來自畢節的蔬菜更是“明星產品”。“這是貴州畢節的白蘿蔔,原生態的,國家認證地標產品,甜得很”,江南市場檔口前,老闆正在向客人們推廣着威寧白蘿蔔,“好多買過的都會回頭來又拿貨,味道是真的好”,趁着裝貨的空隙,老闆回頭來對記者說。

  烏蒙腹地

  土特產變身“名特優”

  數據显示,2019年貴州省新增50個地理標誌產品,全省地理標誌產品增至348個。其中畢節市獲地理標誌產品56個,在全省地理標誌產品工作中排名第2位。

  在畢節,不只威寧的蘋果、白蘿蔔,赫章的半夏、金沙的貢茶、織金的頭花蓼、大方的皺椒都正在逐漸成為外人了解這片烏蒙腹地的窗口。今年9月,在中國與歐盟簽署的《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中,大方漆器、織金竹蓀更是被列入雙方互認產品名單,在更加便捷地進入對方市場的同時,將獲得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

  畢節是烏江、珠江發源地,獨有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讓磅礴大山深處產出山珍瑰寶。千百年來,農耕文明與飲食文化在這片烏蒙大地上繁衍生息,締造的特產因其稀缺性變身為現代市場中的“名特優”產品。

  受到許多收藏家追捧的大方漆器所使用的原料就是當地的漆樹林。畢節境內,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適宜於漆樹生長,尤其是海拔1500—1800米地段所生產的漆更是上品,只有用這種上乘的大漆製成的漆器,才能在時間的推移中顯現出越來越明亮的花紋。

  “畢節可以說是貴州的‘農產品大院’,許多當地的農特產品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貴州省地理標誌研究會會長李發耀認為,地標產品是在當地特有的人文因素與環境因素下生長起來的標誌性產品,“當我們說保護地標產品時,其實保護對象就是土特產”。

  畢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區。近年來,畢節以“寓生態建設於開發扶貧”破題“苦甲天下”的貧困,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逐步形成了“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模式。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14.9%增長到2020年的60%,誕生了例如“核桃之鄉”、“天麻之鄉”等一個個因生態而起的“國字號”品牌。2019年,畢節市林業產值達219.6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綠色能量。

  文/李慧超 圖/張志紅

【編輯:張楷欣】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清爽沐浴乳,洗完不再"滑滑"的,身體不殘留添加物

※想知道哪裡可以借租商業登記地址,幫你省下更多不必要的支出

※沙龍等級無矽靈洗髮精,回購率NO.1

佛具宗教文物600坪清幽寬敞的參購空間

板橋葬儀公司最新評鑑結果

屏東熱泵熱水器及太陽能熱水器哪一款適合安裝?

飾金買賣即時牌價-黃金資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