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發出警訊時,往往為時已晚。癌症初期就像隱形殺手,悄悄侵蝕健康卻不露痕跡。最新統計顯示,高達70%的癌症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台大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李明輝指出,人體具有驚人的代償能力,當癌細胞數量未達臨界值時,幾乎不會產生任何不適感。這就是為什麼肺癌患者可能直到腫瘤壓迫氣管才開始咳嗽,肝癌患者往往等到肝功能嚴重受損才會感到疲倦。
定期篩檢是對抗無症狀癌症的唯一武器。國民健康署資料證實,透過大腸鏡檢查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50%,乳房攝影則能讓乳癌死亡率減少30%。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個被挽救的家庭。
不同癌症有各自的最佳篩檢時程。40歲以上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50歲以上民眾則建議每5年做一次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者更應提前5-10年開始定期檢查。
現代醫學技術已能偵測到0.5公分的微小腫瘤,這是身體還未發出警報前就能發現異常的關鍵。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甚至可在肺癌患者出現咳嗽症狀前就找出病灶。
許多人因為害怕檢查過程不適而逃避篩檢,但醫師強調,現在的檢查技術已大幅改善。無痛胃鏡、無痛大腸鏡等選擇,讓篩檢過程更加舒適。與其活在未知的恐懼中,不如用30分鐘的檢查換取安心。
癌症不再是絕症,早期發現的治癒率可達9成以上。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在毫無症狀時就採取行動。健康檢查不是老年人的專利,30歲起就該建立定期篩檢的習慣。
下一次看到健檢通知單時,別再把它當成垃圾郵件。那可能是身體發出最珍貴的邀請函,一個改變生命軌跡的機會正等待著你。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