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台灣約有20%的兒童沒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每週運動時間低於7小時。這個數字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兒童每日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量。
專家指出,兒童缺乏運動可能導致多重健康問題。體能下降、肥胖率攀升、專注力不足等狀況日益普遍。學校體育課時數不足、3C產品過度使用、戶外活動空間減少等因素,都加劇了這個現象。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王教授表示:「運動對兒童身心發展至關重要。規律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更能提升學習效率與社交能力。家長應重視這個問題,從小培養孩子運動習慣。」
調查發現,都會區兒童運動不足情況更為嚴重。雙薪家庭比例高、課後安親班時間長、社區運動設施不足等因素,都限制了都會兒童的運動機會。週末補習風氣盛行,也壓縮了親子共同運動的時間。
教育部體育署近期推動「活力兒童計畫」,鼓勵學校增加晨間運動、課間活動時間。部分縣市試辦「運動存摺」制度,記錄學童運動時數並給予獎勵。民間團體也發起「週末不補習,全家去運動」倡議活動。
兒童健康專家建議,家長可從日常生活著手改善。步行上學、樓梯代替電梯、家庭運動日等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更重要,強制要求可能適得其反。
台灣兒科醫學會提醒,運動不足的影響可能延續至成年。兒童時期建立的運動習慣,將奠定終身健康基礎。政府、學校、家庭需共同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牙齒診療醫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