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治療必知!如何避免骨質疏鬆的隱形危機

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往往面臨骨質疏鬆的風險,這種藥物雖然能有效控制炎症和免疫反應,但卻可能對骨骼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研究顯示,使用類固醇超過三個月的患者,骨密度下降的風險顯著增加。

類固醇會干擾鈣質吸收,抑製成骨細胞活性,同時加速破骨細胞作用。這種雙重效應導致骨骼結構逐漸變得脆弱,輕微碰撞就可能引發骨折。脊椎、髖部和手腕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部位。

預防骨質疏鬆需要多管齊下。確保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是基礎,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1000-1200毫克的鈣和800-1000IU的維生素D。富含鈣的食物包括乳製品、深綠色蔬菜和豆腐等。

規律運動同樣不可或缺。負重運動如步行、慢跑和爬樓梯能刺激骨骼生長,阻力訓練則有助於增強肌肉力量,保護骨骼。每週至少進行3-4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

定期監測骨密度至關重要。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雙能量X光吸收測定法(DXA)檢查,這是最準確評估骨密度的方法。根據檢查結果,醫師可能會開立抗骨質疏鬆藥物。

生活習慣調整也能降低風險。戒菸和限制酒精攝取對維持骨骼健康有益。吸菸會加速骨質流失,過量飲酒則會影響鈣質吸收。

與醫師保持密切溝通是關鍵。不要自行調整類固醇劑量,同時應定期評估治療方案。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最低有效劑量或考慮替代療法。

早期預防勝於治療。從開始服用類固醇就應採取保護措施,而不是等到出現骨質疏鬆症狀才行動。建立全面的骨骼保健計劃,才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時維護骨骼健康。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
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
牙齒診療醫生嗎?